近日,全球TOP10光模块供应商榜单上的中国上市公司,、新易盛、光迅科技、华工科技相继发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预告,均有超50%的同比增长宏图优配,特别是新易盛同比增长300%多。
800G时代开启,驱动净利润增长
光通信行业市场研究机构LightCounting在一份报告中写道,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光模块的销售额环比增长10%,主要来自800G以太网光模块的贡献,1.6T产品亦有贡献。该机构还指出,随着和Meta等巨头向更高速光模块过渡,400G以太网光模块的销售将下降。
不难发现,800G的部署速度明显加快,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光模块市场的增长,Coherent高意此前也表示,800G的部署速度明显快于400G。与此同时,800G产品仍然是高毛利产品,净利润的高增长有迹可循。
中际旭创表示,第二季度公司的800G收入占比提升、硅光占比提升、良率提升,共同推动毛利率提升,收入和净利率均有较好表现。同样表示,800G光模块的出货量和销售占比持续上升,同时400G产品也维持稳定出货。
对于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光迅科技和而言,很大程度是受益于中国互联网厂商资本开支的增长。LightCounting此前也抛出:2025年中国云厂商的以太网光模块采购量将实现超100%增长;中国云厂商将带动2025年光模块市场的增长等观点。
具体而言,阿里巴巴宣布计划在未来三年投资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约合530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另外,百度在2025年Q1支出3.98亿美元,腾讯在2025年Q1支出了37亿美元。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技术专家王鹏此前在“超大规模智算中心:1.6T时代的全光互连”期间就表示,阿里云预计2025年在智算中心导入800G光模块,2026年开始导入1.6T光模块。
华工科技表示,公司的联接业务随着国内互联网及设备厂商算力需求激增,应用于算力中心建设的400G、800G等高速光模块需求快速释放,收入和盈利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光迅科技表示,得益于全球算力投资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对高端光器件和高速光模块的市场需求。
1.6T竞争拉开序幕
当前,AI正在重构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已成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AI训练和推理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以及强大的运力保障。英伟达CEO黄仁勋近期在公开场合表示,目前显然是算力不足,算力焦虑在未来十年内都不会消失,这是所有工程师都在面临的共同挑战。
为满足AI时代算力需求,AI硬件架构迭代加速,智算集群规模不断扩大,Scale-up、Scale-out等技术持续成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光模块的迭代周期也从过去的3-4年缩短到现在的1-2年。
目前,已经有云计算厂商开始部署1.6T。中际旭创表示,今年下半年800G将显著上量的同时,也有更多客户开始部署1.6T,预计1.6T有望保持逐季度增长,明年会有更多客户采用1.6T方案,显著放量。据了解,该公司正基于需求指引,持续进行产能建设。
新易盛则介绍,从目前市场需求及客户指引来看,预计1.6T产品将在2025年下半年逐渐起量。该公司认为,行业景气度将在今年下半年及明年继续保持高位,公司将结合客户需求积极准备产能,确保订单交付。
光迅科技和华工科技虽然没有明确披露1.6T在市场上的相关情况,但在产品层面已经完全就绪。
公开资料显示,光迅科技已经推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多款1.6T高速光模块。华工科技的1.6T自研硅光模块已经接到美国、中国知名OTT客户正式送样通知,1.6T ACC/AEC已经在美国知名OTT测试,准备小批量出货。
可以看到,AI驱动的算力焦虑正重塑光模块行业格局,800G部署显著加快,成为驱动市场增长的关键力量,而1.6T产品也开始崭露头角,预示着新一轮的竞争序幕已经拉开。未来,在算力基础设施持续投入下,光模块市场高景气度有望延续,技术创新与产能响应将成为制胜关键。
高速铜缆在800G/1.6T时代如何应对宏图优配
根据光模块四巨头(中际旭创、新易盛、光迅科技、华工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及行业动态,800G光模块的规模化放量和1.6T技术的竞争启动,对高速铜缆产业链产生了双重影响:既存在互补协同,也面临技术替代压力:
800G/1.6T光模块爆发对高速铜缆的协同效应
1. 短距传输的刚需互补
- 高速铜缆(DAC/AEC)在数据中心短距离传输(机柜内或相邻机架间≤5米)场景中具备不可替代性。其无需光电转换,成本比光模块低30%-50%,功耗节省50%,特别适合GPU集群内部互联。
- 需求强绑定:每部署1个800G光模块需配套1条800G高速铜缆,形成1:1的刚性比例。随着800G光模块出货量激增(2025年全球需求预计2200-2500万只),高速铜缆同步放量。
2. 超节点架构的协同升级
- 英伟达GB200、华为CM384等AI超节点方案中,铜缆承担机柜内GPU互连主力。例如单台GB200服务器需使用近7500根铜缆,而1.6T光模块仅用于跨机柜长距传输,两者分工明确。
技术替代压力与铜缆的应对策略
1. 1.6T与CPO对长距传输的替代
- 1.6T光模块及CPO(共封装光学)技术主要面向长距离、高带宽场景,通过硅光集成降低70%功耗,解决电互连瓶颈。例如英伟达Quantum-X交换机采用CPO实现1.6T端口,计划2025年商用。
- 此趋势下,传统可插拔光模块在长距场景份额可能被挤压,但铜缆因短距成本优势不受直接影响。
2. 铜缆的技术迭代:突破距离限制
- 有源铜缆(AEC):立讯;金信诺为代表的众多头部高速铜缆厂商研发的AEC技术将传输距离从3米延伸至7米以上,填补光模块与铜缆间的断层,适配更大规模算力集群。
- 224G高速线材:立讯;金信诺,沃尔等为代表的众多头部高速铜缆厂商已实现224G铜缆量产,支持单通道224G速率,多通道叠加可满足1.6T带宽需求,与光模块演进同步。
产业链价值重构:成本优化与场景扩展
1. 降低系统总成本(TCO)
- 铜缆在超节点中替代部分短距光模块(如AOC),使单机柜TCO下降15%-20%。Meta、谷歌等海外厂商在架内连接中铜缆占比达80%以上。
2. 应用场景向工业领域渗透
- 高速铜缆技术扩展至机器视觉、工业机器人等实时控制场景。例如兆龙互连的伺服电缆为光模块在智能制造中提供低延迟连接,推动技术跨界融合。
市场前景:爆发式增长与国产替代
- 规模测算:2025年全球高速铜缆市场规模预计达552亿元(GB300出货3.1万台驱动),2026年增至775亿元,年复合增速65%。
- 国产化机遇:华为昇腾替代英伟达加速(H20芯片受限),拉动华丰科技等国产供应商订单(Q1净利润增207.7%)。
不同连接技术特性对比
结论:共生与竞合并存
- 短期:800G光模块放量直接拉动高速铜缆需求,1:1配套比例奠定增长基础;
- 长期:1.6T/CPO在长距场景替代传统光模块,但铜缆通过AEC技术巩固短距市场,并延伸至工业场景。
光模块升级与铜缆需求并非零和博弈,而是通过技术协同(如光铜混合方案)共同优化算力网络效能。随着AI集群规模扩大,两者均将受益于增量市场。
2025江苏盐城东台-800G高速铜缆供应链行业技术研讨会预告
2025年9月5日,江苏盐城东台——数据中心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800G/1.6T时代已呼啸而至!作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核心物理连接方案,高速铜缆技术正迎来关键突破期。在此背景下,2025高速铜缆800G/1.6T高速铜缆供应链大会将于9月5日在江苏盐城东台隆重召开。大会聚焦800G/1.6T高速铜缆技术演进与产业链协同,汇聚全球顶尖企业领袖与技术专家,共探技术瓶颈、共享创新成果、共建高效生态,为800G/1.6T规模化部署按下加速键!
高速互连技术正面临单通道224Gbps向448Gbps演进的关键节点。为应对信号完整性、功率损耗及供应链重组等核心挑战,高速铜缆产业链亟需在材料、精密制造工艺及测试验证体系等维度实现技术突破。本次9-5日与江苏盐城东台举办的高频高速时代之800G/1.6T产业链推进技术研讨峰会得到供应链头部企业的全力支持,我们再次诚邀行业同仁开展建设性对话,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产业升级为目标,携手构建高速互连领域的技术生态体系。就高速互联发展进程中的技术瓶颈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创新展开更多的深度探讨。再次诚邀您报名出席为行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欢迎扫下图二维码报名参会.
报名后加入会议沟通交流群
本次会议将采用:东台本地高速铜缆供应链企业参观+现场展台观展+线缆技术交流+行业圆桌会议+交流晚宴几部分组成,会场按照800人+规模布置,报满即止.更多会议细节了解可以电话:150-1533-1777,鲁总.
举办会议地点
更多关于最新的线缆行业发展讯息,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我们将第一时间搜寻到行业前沿讯息和您一起分享!不做盈利用途,文中观点都是基于公开数据及信息,仅供交流,不构成投资建议!
网络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